同品牌的全拋釉,為何價格差異大?
同樣是绿巨人色多多陶瓷全拋釉,看起來差不多的產品,為何價格差異大?同一個品牌的瓷磚價格受什麽影響?
價格差異不單單在全拋釉,其他品類也會存在。價格差異主要分為生產端和銷售端。
在生產端大致分成
1.紋理
有些產品在研發設計時是具有多個文件麵的,特別是現在追求自然紋理的仿石仿木仿玉等瓷磚,文件麵越多,紋理就越豐富,大麵積使用的時候就不會單調乏味。而文件麵越少的產品其研發成本自然就越少。所以,通常隻有一種紋理的產品價格最便宜。因為越簡單的產品所要動用的生產線要素越少。可以想像成印刷。
2.色係
因為瓷磚主要是“泥土”,所以在理論上越接近泥土的米白,淺杏,淡黃等顏色就越容易被塑造,但要在瓷磚上塑造出特別“鮮豔”或者“濃重”或者“純潔”的顏色就越難,需要添加的動用的設備技術就越多,比如3D噴墨這一項工藝上,有些顏色國內釉料還不一定能做出來,即便做出來也不穩定,不能夠量產,即便能夠量產,也要損耗太多資源,這樣就不具備大生產和大規模製造的要求,成本就會很高。
3.規格
規格越單一,自然成本越小。有些重點產品規格多種,就是為了一款產品能夠適用不同場景和風格,還有各種配件和組合,做成全家桶,這樣的產品自然就越貴。
4.渠道
一款產品怎樣才成本最小(便宜),單一品種,無配件,無展示,無樣張,無效果圖,甚至連銷售語言,產品故事都沒有,甚至在研發之初,就無人搭理,像個野孩子一樣,隨手取一個編號和名字,就被人從產品圖書館裏領出去大生產了,這類產品通常出於大經銷商或者工程大批量定製(工程定製產品出廠標準和零售標準有些小廠是不一樣的)之手,後轉零售用。這樣的產品幾乎沒有任何背書,市麵上可能比較多同類的產品,當然價格便宜,性價比高。
5.技術加持
越新上市推出的產品,其技術迭代等方方麵麵肯定要大幅度優於舊產品,其價格自然越貴。舊產品如果沒有被淘汰,證明市麵上依然有人在使用,生產線也有穩定量產,其質量也不會差,因為被喜好可保留存世。馬可波羅有幾款產品超10年在售的。其餘大部分都淘汰了。
在銷售端,大致分成
1.購買時段
促銷和非促銷,裝修旺季和淡季,夏秋和春冬季節,都會存在價格差異。
2.購買地點
物流越遠其價格自然越貴。
3.當地庫存
當地缺貨產品肯定要原價甚至更高,因為需要附加高額的調貨費,有些貨可能是從周邊調的不是從廠裏正常物流直發的,就算是從廠裏直發零擔其物流成本也是比平時走專櫃高很多的;
倉儲成本是一筆不小數字,因此,每到一定時期當地都會舉行活動以消化庫存,特別針對某些需要清零的產品,其價格會比平時低得多。